芭蕾舞在中国起源和发展过程
2014-08-15
西方芭蕾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81年,1948年的一部描写芭蕾舞演员事业与情感生活的英国影片《红菱艳》轰动世界影坛。《红菱艳》影片中有一段长达16分钟的芭蕾舞场景,令西方世界为之震惊。这时的大多数中国人尚不知这种“足尖舞”为何物。
中国人对芭蕾舞的最早印象应该是在1950年,舞蹈家戴爱莲运用芭蕾舞形式创作了一部舞剧《和平鸽》,给人们的印象是足尖舞。演出时,并没有露多少大腿,裙子都过膝盖,可观众仍然不能接受。当时有句顺口溜:“大腿满台跑,工农兵受不了。” 1964年,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芭蕾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隆重首演,并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肯定,芭蕾舞才成为中国观众接受和喜爱的艺术形式。那么,中国的芭蕾舞起步于何时?
1954年,苏联专家应邀来华开办芭蕾舞训练班。1958年,在苏联专家指导下,北京舞蹈学校(中央芭蕾舞团前身)上演了经典芭蕾舞剧《天鹅湖》。1962年,王锡贤独立执导的芭蕾舞剧《泪泉》上演,中央芭蕾舞团出访缅甸,跻身亚洲一流芭蕾舞团的行列。1964年,具有鲜明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的芭蕾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横空出世,不仅让中国人都知道了芭蕾舞,也使中国成为“芭蕾大国”。
不论是音乐、舞蹈、舞台美术还是演员表演,《红色娘子军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第一场,常青指路,奔向红区。舞台设计马运鸿以画布表现大片的椰林,在舞台上竖起一大两小三棵椰子树。椰子树是歪的,这是创作组在海南体验生活时受到的启发。海南文昌椰海公社的椰子树就是歪的,斜长的椰子树特别有个性,符合琼花倔强的性格。琼花从大椰树后闪身出场,倒踢紫金冠是编导蒋祖慧借用了京剧的动作。第二场,琼花控诉,参加红军。创作组考虑到海南的气候特点,将娘子军战士的服装设计为下穿短裤、裹绑腿。联排时,请部队首长观看。他们认为演员的表演有点儿像“娘子”,还不太像“军”。芭蕾舞团领导立刻暂停了排练,演员下连当兵。回来后,气质跟之前完全不一样了。“练兵舞”一开始,向右看齐,“嚓”地一下,都立起脚尖来,“嗒嗒嗒嗒”。后来战士们看了演出,非常惊讶:“你们这个向右看齐,比我们做的好看。”